山東匯中環??萍加邢薰?/p>
辦公電話:0531-82951169
傳 真:0531-82951127
企業郵箱:sdhzep@126.com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63號恒大帝景9號樓1209室
產業基地:山東省德州市國家高新區創新路16號
郵政編碼:250014
導讀:從去年7月到今年4月,在10個月時間里,兩位司長、宣教司司長,還有法規與標準司二級巡視員先后5次公開表達過全國碳市場擴圍的意思。這充分說明,全國碳市場擴圍,在生態環境部內部基本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未來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全國碳市場擴圍的腳步越來越近了。2023年5月18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持、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承辦的“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專項研究”啟動會在環境規劃院順利召開。大家一致認為,碳市場對于落實企業減排責任、發揮碳定價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碳市場擴圍條件已基本成熟。
這次會議的召開,意味著繼生態環境部多次喊話之后,關于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一事的研究終于正式啟動了。未來待研究成熟后,有望正式頒布實施。
一、專項研究啟動,碳市場擴圍條件已基本成熟
眾所周知,環境規劃院是生態環境部下屬的重要智庫機構,生態環境領域的許多重要政策措施,都是由他們提供評估研究和技術支持的。5月24日,環境規劃院官微發布文章顯示,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專項研究啟動會已于5月18日順利召開。
參加會議的人員,有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副司長逯世澤,環境規劃院院長院士王金南、副院長嚴剛,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許其功,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以及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環境規劃院、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發展中心、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環聯合認證中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冶金工業規劃院、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美國環保協會、北京科技大學以及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20余家單位的50余名代表參會。會議由逯世澤副司長主持。
在會上,大家一致認為,碳市場作為碳排放管理的基礎性、關鍵性政策工具,對于落實企業減排責任、發揮碳定價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碳市場擴圍條件已基本成熟,通過專項研究將對進一步完善我國碳市場體系建設、推動落實“雙碳”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會上,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作了“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專項研究”總體設計報告,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代表也分別介紹了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民航、造紙等7大行業專項研究情況和技術路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還介紹了電力行業納入碳市場的運行經驗。隨后,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對全國碳市場未來發展提出了十點展望。
最后,生態環境部李高司長在總結時強調,專項研究要充分吸收國際碳市場建設、國內地方碳市場試點以及電力行業碳市場建設運行等有效做法和經驗,圍繞碳市場擴圍中的關鍵要點和共性議題展開深度研究;要對行業精準畫像,務必夯實工作基礎,提升方案可操作性;還要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各單位研究優勢,形成合力,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各行業分階段目標任務和建設路線圖,為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下一步,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將會同有關單位,堅持“系統謀劃、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深入調研”的工作原則,通力合作,加強交流,并通過召開系列研討會等凝聚社會共識,加快形成研究成果。
二、10個月內5次表態,碳市場擴圍“板上釘釘”
大家知道,我國的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最早開始于2011年,當時是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7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到了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當時只是納入了電力一個行業。試點一年,顯示全國碳市場運行良好。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約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2億元。
隨后,在多個場合,生態環境部都先后表達過全國碳市場擴圍的意思。例如,2022年7月,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就表示,全國碳市場啟動一年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下一步將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2022年10月27日,在環境部10月份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也表示,下一步,在碳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將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到了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中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出席相關活動時也表示,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平穩有效運行的基礎上,將逐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和交易主體,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時間進入2023年,今年4月7日,在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也表示,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逐步將碳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的行業,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4月21日,首屆中歐綠色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辦,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二級巡視員王煒又表示,“我們正在研究擴大碳市場排放在行業的覆蓋范圍,現在的碳市場覆蓋行業只有火電,未來像水泥、建材、民航都有可能會納入碳市場進行交易?!?br/> 總之,從去年7月到今年4月,在10個月時間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應對氣候變化司兩位司長、宣教司司長,還有法規與標準司二級巡視員先后5次公開表達過全國碳市場擴圍的意思。
這充分說明,全國碳市場擴圍,在生態環境部內部基本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未來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三、代表委員建議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北京市已率先將非發電行業企業納入碳市場
事實上,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多位代表、委員建議要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普及碳標簽及碳普惠制度。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和歐盟碳市場相比,我國碳市場的流動性與成交量還相對不足,目前很難發揮市場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也難以引起企業對碳減排的足夠重視和長遠規劃?!睂Υ?,他建議,應完善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擴大全國碳市場參與企業的覆蓋范圍。爭取在“十四五”期間納入數據基礎較好的鋼鐵、水泥、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期間納入所有重點排放行業,同時穩步推進非重點碳排放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也認為,應該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鼓勵民間自愿交易。全國政協委員、中泰證券總經理馮藝東建議,應當建設全國統一碳交易所,加快推動實施碳稅政策,優化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機制,建立碳配額回收注銷機制。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也提交了一份《關于制訂〈碳普惠促進法(草案)〉的建議》,建議統一碳足跡核算標準,建立全國碳普惠平臺。
事實上,在地方層面,去年9月,北京市已率先將非發電行業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這也是國內首次將非發電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去年9月30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廳發布《2022年度本市納入全國碳市場管理的排放單位名錄》,其中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民航行業共8家非發電企業首次納入全國碳市場(只需報告碳排放量,不用承擔履約義務)。
公開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2019-2020年)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成交均價42.85元/噸,每日收盤價在40-60元/噸之間波動。2022年,全國碳市場進入第二個履約周期,全年共運行50周(242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5088.95萬噸,年度成交額28.14億元,成交均價為45.61元/噸,全年市場運行整體維持在55-60元區間窄幅波動。
至2022年12月22日,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額已突破100億元大關。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63號恒大帝景9號樓1209室 電話:0531-82951169 傳真:0531-82951127
版權所有:開創云 技術支持:開創云 ICP備案編號:魯ICP備15045327號